丞漢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(408)台中市南屯區環中路210巷28號
電話:04-24793891 傳真:04-24792278

  在茶具家庭中,如果說茶壺是「主角」,那麼,品茗用的茶杯就是不可或缺的「配角」了。常常被人們持於手中,輕觸就口,忽上忽下,或取或放,雖說人們最在意的仍是杯中所盛的茶湯是否芳香醇美,但是,在整場泡茶的戲劇演出中,這些杯子可不就像一群花蝴蝶飛揚其中,環肥燕瘦舞姿曼妙;令人眼花撩亂,目不暇給,您是否注意到了?

  常見的茶杯質地,不外乎陶或瓷的材質,友人喜歡杯子和壺具統一材質和顏色。有人則偏愛瓷杯細緻的感覺,各有千秋。有顏色的陶土茶杯無法清楚地看出茶湯的顏色,而且陶土本身密度會較鬆疏,容易吸水,就衛生觀點而言,比較不理想。如果在杯內上以上高溫的白釉,比較沒有衛生方面的顧慮,也便於欣賞茶湯的顏色。

  上釉是絕大多數的茶杯的處理方式,但是,上釉之後,因釉色所產生的視覺效果的變化,也不可忽視。

  如果是純白的瓷土,只要上一層透明釉即可。用純白的顏色審視茶湯顏色確實客觀,但美觀性不足,例如:在一尺純白的杯中,盛入蒸青綠茶或抹茶的濃綠茶湯,或是普洱茶因鴻如醬的茶湯,視覺感受可能都太強烈了,甚至令人懷疑這杯茶可能不太好喝。        

  杯子裝飾性的釉彩,不論是彩繪、青花、結晶釉、色釉等,都令人產生視覺上不同的美感,分別搭配不同的茶湯顏色時,有可能是加分,也有可能是減分的效果,如果杯色是偏綠或藍,會使茶湯顏色偏暗;如果杯色偏黃,則茶湯色較紅;開片的釉色雖然有古樸之美,但用於盛裝茶水時,會讓人發思古之悠情。有些手拉坏茶杯,保有泥土本色,易使湯色看似很淡,有些杯內含有各種土色的粒子,可使湯色更釉變化之美,如:灑金杯、兔毫杯。

  杯子容量的大小,似乎受到現代人求快求方便的生活步調影響,早期只有十幾、二十四西西杯子,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見了,新產品的動輒三十五西西,甚至更大。不過,以小壺茶品茗時,一壺連充數泡,杯子也不宜太大。同樣的茶湯,倒入不同容量的茶杯中,由於茶水的深度不同,在視覺上,也彷彿以為兩杯茶濃淡不同。所以,小型杯茶湯有效果容量的深度,盡量維持在二•五公分,這樣在茶湯比較上會更方便客觀。

  接著,讓我們看看茶杯的形狀,如果您還認為這些形形色色的杯子,只要可以喝茶就好了,實在太小看他了。直筒形的杯子喝茶時,頭要抬起來,也比較不利持杯;鼓形縮口的杯子,甚至要將頭後仰,才能把茶喝完,用底小口大的的盞形杯喝茶,只要杯身稍微傾斜,即可喝完茶,只要杯中的湯色因杯形的關係,有深淺的層次感,比較有變化。另外,杯口外翻的翻口式設計,比較好拿取,就口舒服,也比較不燙手。   

  有一個茶杯的好夥伴,幾乎是形影不離的,你知道是誰嗎?

  對了,是「茶托」,我們也應該談談它。

  托杯的質料,除了與茶杯搭配成組的陶、瓷器以外,也有木材、竹子、塑膠、時器等,造型則有圓的、有方,或長方形、圓弧形、自然形等,有人以為使用托杯是增加麻煩,但是杯托的功能就是盛放茶杯,避免熱茶燙手,防止茶湯滴落桌面,尤其是在正式的場合,使用杯托是禮貌,給客人的感覺較為慎重。

  有些杯托是搭配茶杯設計的,托面上有一圈凸起的牆,剛好圈住杯底的圈足。這種端取時不會滑動,比較穩定。甚至也有設計成高腳式的,杯與托的主題性很強,喝起茶來,感覺會更不同了。

  如果杯托本身重量太輕,或是托面太平滑,都容易因杯底的殘水而吸附在杯底。有些廠商則在托面上做文字或圖案的處理,一來可以防止吸附,二來則有裝飾的效果。

  從前,民生物資較缺乏,東西用壞了也常捨不得丟棄,茶杯缺口、裂痕都還將就著用,以現代的標準而言,這是既危險又不美觀。您是否也檢查一下自己家中的茶杯,如果沾有茶漬洗不乾淨,也應該淘汰換新。更重要的是:每次泡茶完畢,應該盡快將茶杯用柔軟的布清洗,若無法馬上處理,則將它泡在清水中,不可以讓它茶漬乾了,用菜瓜布刷,那反而會嚴重刮傷杯子,造成它更加容易沾染茶色的惡性循環。